從安寧病房醫師學會的理財人生課:如何減少遺憾,活出有意義的人生

當死亡近在咫尺時,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?比起一張張報表或理財數據,來自安寧病房的洞察,反而更能指引我們活出值得的人生。這篇文章根據《人生的最後一堂理財課》一書,整理出八個關鍵啟示,幫助你提早規劃未來、活出價值、並在回顧人生時不留遺憾。


一、生前回顧:提早做功課,才不會帶著遺憾離開

人生回顧(Life Review)是一種深度自我對話,讓我們回望過往的選擇與關係。許多臨終者在最後時光,才思索:「我真正驕傲的是什麼?」「我有沒有好好珍惜重要的人?」

但其實,這些反思越早開始越有意義。人生不是等到老年或重病才檢討,而是日常生活中就該不斷檢視:

  • 我的行動是否符合我的價值觀?
  • 我的時間花在最值得的事上嗎?

你可以每月、每季撥出時間進行自我回顧,思考以下問題:

  • 哪些時刻讓我感到真正活著?
  • 哪些人或事對我最重要?
  • 是否有未完成的事需要現在就行動?

這樣的習慣能幫你及時調整方向,避免在人生終點才後悔莫及。


二、用「減法」生活哲學打造更富足的人生

真正的富足,未必是累積更多,而是懂得篩選什麼該留下、什麼該放手。像剪輯影片一樣,刪去冗贅的片段,才能聚焦於打動人心的精華。

要實踐「生活減法」,從以下三步驟開始:

  1. 審視時間花費:檢查你的行程表與承諾,問問自己:這些活動是否真的重要?
  2. 辨別消耗源:哪些責任讓你筋疲力盡卻收穫有限?是否可以減少或放下?
  3. 專注熱情所在:空出時間,陪伴家人、發展創作、或純粹休息充電。

當我們捨棄雜音、聚焦重點,人生反而更清晰、更有意義。


三、財務自由不只有一種路,重點是適合自己

傳統的財務自由觀是「早賺多錢、晚享清福」,但作者指出,現代社會早已有更多路徑可以選擇。

路線一:傳統儲蓄型

  • 積極儲蓄、長期投資。
  • 精打細算開支,甚至選擇搬到生活成本低的地區。

路線二:創造被動收入

  • 投資房地產、股息股,或經營副業如線上教學。
  • 讓收入來源不只依賴本業。

路線三:熱情轉化為職業

  • 把興趣轉為收入來源,如創作、顧問、自媒體。
  • 在熱情中賺錢,不只為金錢而工作。

最重要的是,這三種方式並不衝突,你可以混合應用,根據你的價值觀與生活條件,建立最適合的理財藍圖。


四、打造穩固財務根基:四腳桌理論

作者以「四腳桌」比喻健全的財務結構,每一條桌腳代表一個收入來源,缺一不可:

  1. 正職收入:穩定的薪資基礎
  2. 投資收入:如股息、債券利息、ETF成長
  3. 房地產現金流:租金收入或資本增值
  4. 副業收入:兼職、自營、小型業務等

若其中一項失效,其他三項仍能支撐整體生活。這種多元配置,不僅分散風險,也能提升資產抗震力。


五、提前面對身後事,是對家人的體貼

許多家庭因為缺乏溝通與文件準備,導致臨終或過世後產生龐大的法律爭議與情感糾紛。作者建議,提前做好安排,是最溫柔的照顧方式。

推薦準備文件:

  • 醫療委託書:指定誰能在你無法決定時作主
  • 財務委託書(遺囑):誰能代為管理資產
  • 預立醫療指示:確保急救與醫療意願被尊重

與父母、子女、伴侶坦誠溝通這些安排,反而能讓彼此更安心。你可以從生活話題切入,如:「你希望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模樣?」逐步開啟對話。


六、時間比金錢更珍貴,善用它才是真富有

人生的最大資產,其實是時間。想要過得更有意義,作者提供三個具體建議:

1. 時間規劃技巧

  • 早上處理最困難任務
  • 減少會議與雜訊
  • 使用番茄鐘與區塊時間法

2. 外包雜務

  • 聘請助理、清潔、外送,釋放出高價值的時間

3. 擁抱失敗與行動

  • 臨終者最遺憾的,不是失敗,而是從未嘗試
  • 作者創辦頻道,雖不確定成功與否,卻因此找到人生方向

記住:時間的使用方式,最終決定了你的人生樣貌。


七、警覺「金錢成功」的迷思,找回真正價值

社會常以收入、頭銜、物質作為成功指標,但作者指出,臨終者很少懊悔沒買更大的房子,卻常後悔錯過與家人共度的時光。

重新校準人生的重點:

  • 關係:愛與陪伴才是最終依靠
  • 健康:沒了健康,財富也無用武之地
  • 目的:為什麼而努力,比賺多少更重要

練習定期檢視:我崇拜的對象,是我想成為的人嗎?我是否為了社會標準而迷失了自己?


結語:提早反思死亡,是為了更好地活著

死亡不是終點,而是一面鏡子,讓我們清楚照見什麼值得追求。透過這堂來自安寧病房的理財課,我們能:

  • 回顧方向是否正確
  • 減去無效行程與承諾
  • 建立多元收入與財務穩定性
  • 與家人建立清晰透明的溝通
  • 好好運用時間與嘗試人生
  • 正確認識成功的意義
  • 用投資實踐長遠照顧

每一項行動,都是為了讓「那一天」到來時,能平靜說出:「我已活得很好。」


📌 行動呼籲: 今天就開始,問問自己:

  • 我的金錢是否反映我的價值觀?
  • 我準備好面對未來了嗎?
  • 我的選擇是否能讓我無悔地回望一生?

人生不等人,讓我們一起活得更有意識,也更自由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