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動收入投資全攻略:從保本到賺價的13種收息實戰工具

在低利率與市場波動的雙重挑戰下,被動收入投資已成為現代人平衡風險與收益的核心策略。本文將深入解析「保本收息」與「帶價收息」兩大策略下的13種工具,結合市場數據與實戰經驗,助你打造兼具穩定性與增長潛力的收益組合。


一、保本收息:7大工具守護本金,創造現金流安全墊

保本收息工具以「本金保障」與「收益可預期」為核心,適合風險厭惡型投資者。此類工具雖收益較低,卻是資產配置的基石,並為高風險投資提供緩衝。投資最讓人害怕的,就是「虧本」,另一個叫法,就是「未知」。保本收息的意義,就是用已知的收益及可控的風險,去去除面對「未知」的恐懼。因為一切「已知」,時間就成為賺取回報的最後因素,過多的操作意義亦不大,因此無需經常查看或擔驚受怕,照樣過日常生活就可以了!

1. ​定期存款

將資金存入銀行,按固定期限與利率獲取利息。

優勢:

  • 本金相對安全,受存款保障制度保護(如香港50萬港元保障)
  • 操作零門檻,適合完全風險厭惡者
  • 無需專業知識,可快速建立現金流

劣勢:

  • 利率長期低於通脹
  • 流動性陷阱:提前解約損失利息,應急資金調度困難

最容易入手的被動收入,但亦是最煩最討厭的項目。除了要找不同的高息新資金優惠,亦要不斷調動金錢。基本上除非優惠非常吸引,否則都已經不會做定期了。

2. ​香港政府債券

由政府發行的零售債券,如iBond、綠色債券等。

延伸閱讀:
銀色債券2024深度解析|保證年息4厘 長者穩定回報的低風險投資選擇
債券投資全指南:基礎知識、二手市場交易與常見問題解析

優勢

  • 主權信用背書,違約風險趨近於零
  • 體驗完整債券生命週期,新手最佳入門工具
  • 綠色債券享稅務優惠,符合ESG投資趨勢6

劣勢

  • 收益率偏低
  • 配額制度限制:零售債券常需抽籤,中籤有限
  • 缺乏二級市場流動性,持有至到期前變現困難

香港政府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債券入門方式,
基本上政府每年都會推出至少一次債券認購 e.g. ibond 綠色債券 基建債券。雖然息率會比較低,但勝在夠安全。能夠完完全全經歷由發行到贖回的過程,只有實戰才能真正了解債券的生命週期。

3. ​美國國債

由美國政府發行的長期債務工具,被視為「無風險利率」基準。

延伸閱讀:
什麼是美國國債?
富途配 IB 買美國國債的最佳攻略:輕鬆投資穩定收益
美國國債月月收息組合懶人包

優勢

  • 全球流動性最高資產,日均交易量超6,000億美元
  • 避險屬性強,股市崩盤時逆勢上漲

劣勢

  • 利率敏感度高
  • 匯率風險:港元投資者需承擔美元貶值損失
  • 二手市場報價複雜,需精算YTM與CY差異

有着無風險利率之稱,息率相對可觀。和香港債券的最大分別,就是香港人只能參與二手交易,因此對於收益率的計算要有更深認識,搞清楚目前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的區別。美國國債是值得長期持有的資產。

4. ​投資級公司債

信用評級BBB-或以上的企業債券,如蘋果、微軟等跨國龍頭發行。

延伸閱讀:
公司債券分析Kenvue:從強生分拆到消費者健康的強大力量
卡夫亨氏(Kraft Heinz: KHC)債券投資分析:值得持有的穩健選擇嗎?
個別債券介紹:Zoetis公司簡介及財務分析: 全球動物健康領域的領導者

優勢

  • 收益高於國債
  • 行業龍頭發行(如蘋果A+級債券),違約率較低

劣勢

  • 贖回風險:部份含發行人提前贖回條款,再投資風險高
  • 信評調降連鎖反應(如2023年中國房企集體降級引發拋售)
  • 次級市場買賣價差大

投資級別公司債包含很多耳熟能詳的公司,利息會比國債更高,但條款會比美國國債複雜,例如會有提早贖回條款,甚至可換股條款,因此對債券知識要求相對也比較高。

5. ​高收益債

信用評級BB+或以下的企業債券,違約風險較高但收益誘人。

延伸閱讀:
Edison International 艾迪生國際公司債券投資分析:穩健收益與風險評估
個別債券介紹:Travel + Leisure Co.:疫情後的市場領導

優勢

  • 收益率具吸引力

劣勢

  • 違約風險集中
  • 流動性陷阱:危機時買賣價差很大
  • 需持續追蹤財報

高收益債的另一個名稱是垃圾債券,即是經營環境較差,破產機會會比較高的公司。換來的,是比較吸引的收益。技術要求就相對比較高,要懂得閱讀財報,去評估公司在到期前破產的機率。

6. ​ETD(交易所買賣債券)​

在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企業債券,流動性高但信用評級較低。例如: AT&T發行的TBC。

延伸閱讀:
ETD(交易所買賣債券)投資指南:穩定收入的選擇

優勢

  • 最低1手交易(約23美元門檻)
  • 成交量較佳,危機時可快速撤離
  • 潛在價格炒作空間

劣勢

  • 大部份無信用評級,需自行評估發行人償債能力
  • 散戶佔比高,價格易受情緒驅動

若說高收益債是垃圾債券,ETD則是垃圾中的垃圾,年期較長之餘,很多都是連信用評級都沒有的公司。最大好處是成交量會比較密,資金要求亦比較少,令到逃跑相對變得容易,並有潛在炒價空間。

7. ​槓桿債券

透過融資放大債券投資部位,賺取利差收益。

延伸閱讀:
槓桿投資債券的介紹

優勢

  • 利差收益放大(e.g. 3%利差經3倍槓桿可達9%)
  • 還息不還本

劣勢

  • 保證金追繳風險,可能觸發補倉
  • 複利成本侵蝕

槓桿債券是一項藝術,利用債券本身帶來的固定收益去抵銷孖展利息,造成利差,從而做到放大收益效果。但必須注意當中風險管理,若果碰上債價大跌又或者公司破產,就很容易血本無歸。


二、帶價收息:6大工具追求增長,放大收益潛力

帶價收息工具在創造現金流的同時,允許資產價格增值,適合願意承擔適度風險的投資者。收息不應只甘於保本,更要讓資產「價格增值」,雙管齊下放大利潤!這種策略讓你在市場上漲時賺更多,市場波動時仍有穩定收益,真正做到「進可攻、退可守」。保本收息積累的收益,就是你的「彈藥庫」。當本金安全、現金流穩定時,可以撥出部分利潤嘗試高風險高回報的機會。即使投機失利,也不影響保本核心;若成功,更能加速財富飛躍,進退自如!

1. ​派息ETF

追蹤高股息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。

優勢

  • 行業分散(如SCHD含101檔高股息股)
  • 運用自動再投資機制,複利效應明顯
  • 管理費低,成本優勢突出

劣勢

  • 稅務效率差(30%股息稅 )
  • 追蹤誤差風險

派息ETF和收息股的不同,就是在於ETF裏面有一籃子的股票,能夠分散風險,減低單一公司的股價波動影響,對於不懂選股,亦不想理的投資者,是個理想選擇。

2. ​派息CEF(封閉型基金)​

單位數固定的主動管理基金,常使用槓桿放大收益。

優勢

  • 內置槓桿操作放大收益
  • 折價套利機會
  • 月配息機制現金流穩定

劣勢

  • 高溢價風險
  • 隱藏費率高
  • 主動管理失誤

CEF和ETF最大的分別,是基金發行單位數固定,大多數為主動基金。基金經理人的自由度較大,可以施加槓桿,放大回報。不少CEF都能做到每月派息,部份利息不需繳付30%股息稅。但需留意折讓或溢價,所以會被ETF稍為麻煩一點。

3. ​房地產信託基金(REITs)​

持有並經營收益型房地產的基金,如香港領展。

延伸閱讀:
房地產信託基金(REITs)全解析:小資族穩賺被動收入的懶人投資法
REITs 投資指南:如何挑選優質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?

優勢

  • 強制分紅制度(90%收入用於派息)
  • 抗通脹特性(租金每年調整)
  • 專業物業管理

劣勢

  • 利率敏感度高
  • 空置率風險

房地產信托基金是貓奴夫婦的主力研究。香港人鍾情磚頭,而Reits就是紙磚頭。Reits規定要將至少90%收入以股息派發,只要公司管理得宜,物業發展潛力高,就可以安心收租。

4. ​收息股

長期穩定派息的大型企業股票,如美股可口可樂。

優勢

  • 股息成長潛力(如可口可樂連續62年增息)
  • 股價增值空間(優質收息股年化報酬達12%)
  • 稅務規劃彈性(港股股息免稅,美股可抵稅30%)

劣勢

  • 個股風險集中(單一公司派息中斷風險)
  • 港股政策風險(2024年地產股37%削減股息)
  • 增長停滯陷阱(部分企業派息率超100%)

經歷過港股一沉百踩,對收息股有些恐懼。收息股必須配合持續增長及增加派息,才有意義。美股那邊選擇會比較多,唯股息税實在令人頭痛。

5. ​賣出期權

透過Cover Call持有股票同時賣出看漲期權(Short Call),或透過Short Pull買入心儀股票,賺取權利金收益。

優勢

  • 概率優勢(​賣出價外期權勝率較高)
  • 波動率溢價收益

劣勢

  • 黑天鵝風險
  • 保證金需求高
  • 機會成本損失

期權是絕對的零和遊戲,玩法就是跟對家對賭指定日期的價格。然而,作為賣方,則是勝率高,而最壞情況就是要買入心儀股票或止賺,同時賺取期權金,以帶來被動收入。

6. ​房地產

定義:透過按揭槓桿投資境內外物業,如日本大阪公寓。

優勢

  • 槓桿效應強
  • 實物資產抗通脹

劣勢

  • 流動性陷阱
  • 隱形成本高
  • 政策風險

房地產是相對高門檻的投資,最吸引的地方就是可以用按揭槓桿,放大資本。在香港供樓比租金貴的情況下,海外房地產市較佳的出路,英國及日本是近來比較流行的海外房地產投資地。


三、策略整合:動態平衡風險與收益

  1. 核心衛星配置
    將60%資金投入保本工具(如美債、投資級公司債),40%配置帶價收息資產(如REITs、派息CEF),並定期再平衡。
  2. 現金流再投資循環
    以保本收益(如債券利息)定期定額買入帶價收息工具,利用複利加速財富積累。
  3. 風險溢價評估
    根據市場利率週期調整配置——經濟擴張期增持高收益債與槓桿債券;衰退期轉向國債與派息ETF。

結語:打造屬於你的被動收入生態圈

被動收入的終極意義,在於讓資金成為「沉默的合夥人」,無論市場漲跌皆為你創造價值。保本收息的7大工具是防彈衣,帶價收息的6大策略是推進器,唯有兩者並重,才能在財務自由之路穩健前行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