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llo!我們是貓奴夫婦,今天想和你聊聊這一年半來我們如何將「分享財務自由」的熱情變成收入。如果你也曾想過:「自媒體真的能賺錢嗎?」、「我是不是該辭職專心做內容?」或是「怎麼平衡興趣與現實?」,這篇文章就是為你寫的!
我們不是什麼百萬網紅,也沒有爆紅的流量密碼,但靠著穩扎穩打,在2024年累積了 $31,528港元 的收入,而2025年更開始單月破萬收入。更重要的是,這段旅程教會我們:自媒體不是賭博,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馬拉松。接下來,我們將毫無保留分享所有心法,從收入模式、踩過的坑,到如何用「下班後2小時」創造複利效應。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開始吧!
一、成果揭密:自媒體第一年能賺多少?
1.1 真實數據:比打工更划算嗎?
先上第一年開始經營的收入數字(2023年10月開始經營到2024年9月的頭一年):
- 總收入:$17,973港元
- 日均工時:2小時(實際常偷偷做得更多,因為總想著「再優化一點點」)
- 時薪計算:$24.6港元(約等於連鎖咖啡店兼職時薪)
- 最高單月收入:$4320(2024年7月,流量變現期)
- 最慘淡月份:$0(2023年10月-2024年2月,一點收入也沒)
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:「這收入還不如去送外賣啊!」但請注意兩個關鍵:
- 複利效應:收入曲線從第10個月開始陡升,第二年成長幅度預估達30%。
- 被動比例:大部分收入來自「睡後收入」(如聯盟行銷分潤、網站廣告)。
當我們咬牙撐到第10個月,複利曲線突然90度暴衝!2024年7月迎來單月4,320港元的小高峰,更驚喜的是大部分收入來自「睡後管道」:凌晨三點有人下單聯盟商品,早餐時分網站廣告自動入帳。這正是最迷人的地方——自媒體像釀酒,前期發酵期漫長,但當流量池突破臨界點,變現效率會呈現指數級躍升。
你發現了嗎?關鍵在於「工時與收入脫鉤」的魔法。雖然第一年日均投入2小時,但隨著內容資產累積,第二年相同時間創造的價值已翻3倍。那些看似浪費在優化標題的深夜,其實正在打造自動收銀機。現在問問自己:是想要用時間換死工資,還是願意用一年培育會自己長大的搖錢樹?答案,就藏在你的堅持裡。
1.2 我們開始前做了什麼?
- 精準定位:鎖定「想理財卻怕複雜」的年輕上班族
我們發現,許多上班族對理財既渴望又恐懼,常被專業術語嚇退。因此,我們將複雜的理財知識轉化為生活化的比喻,例如用「懶人買股法」解釋定期定額策略,或以「懶貓投資法」說明現金流為本投資法。這樣的內容不僅讓理財變得平易近人,更吸引了大量「理財小白」主動學習。我們的核心策略是:成為「新手翻譯機」,將專業知識轉譯成閒時有趣而短暫的閱讀,讓理財能玩IG時學習。這不僅提高了內容的完播率,更讓粉絲產生強烈共鳴,願意持續追蹤與互動。 - 持續回顧:每週查看個人及他人熱門貼文,複製成功模式
我們每週定期分析個人與他人的熱門貼文,找出成功公式。例如,我們發現台灣創作者帶有具體數字的標題(如「32K小資存股」)比模糊用詞的收藏量高出3倍,而加入「衝突感」的Threads能提升互動率。我們將這些發現應用於財務內容,創造出既熟悉又創新的作品。關鍵在於「80%模仿+20%變形」,將爆款公式套用到專業領域,讓內容既符合大眾喜好,又具有獨特性。這種持續學習與優化的方式,讓我們的內容質量與影響力不斷提升。 - 信任優先:至今拒絕4家不符價值觀的品牌合作,短期少賺$8,000,但能持續保持真實分享,換來高黏著度。
在自媒體領域,信任是最珍貴的資產。我們曾拒絕4家不符合價值觀的品牌合作,雖然短期損失了8,000的收入,但換來了粉絲的高度信任與忠誠。例如,我們會揭露部分平台的「手續費陷阱」,而非單純說出平台的好處。這種「真實」讓我們建立了強大的社群黏著度,粉絲會願意長時間觀看內容,更主動為我們把關可疑資訊。比起短暫收益,我們更看重與粉絲之間的長期信任與共鳴。
二、6大實測有效的變現模式:從零到有的完整攻略
2.1 聯盟行銷|推薦指數★★★★★
▍我們收入的起點:主動讓喜歡的產品留意到你
某天分享我們在用的證券商是時,隨手標記了相關品牌。沒想到對方主動聯繫:「要不要試試分潤合作?」從此開啟聯盟行銷之路。
當你的自媒體累積一定流量,就會迎來甜蜜的「被動收入轉捩點」——商戶主動上門洽談合作!聯盟行銷是最易入門的變現模式,只要透過專屬連結或優惠碼推薦產品,粉絲消費後你就能賺取分成。合作模式通常分兩種:一是「每筆成交抽成」,二是「固定推廣費」。想快速起步?建議先從你真心喜愛的品牌著手,主動私訊詢問合作意願!許多中小商家樂意嘗試「零風險」合作(沒成交不用付費),也可透過聯盟平台(如Affiliates.One)媒合多元商品,立即行動開啟你的流量變現之旅!
▍實戰SOP:
- 挑選產品:只用「自己會回購」的品牌,用真心推薦為本。
- 內容設計:
- 痛點故事:例如「以前用的券商手續費超貴又不好用」
- 限動教學:step by step使用教學及真實記錄分享
▍真心建議:
- 真實產品評估
只推廣自己親自使用過並認為有價值的產品,以保持可信度。 - 道德透明度
清楚披露聯盟合作關係,以建立與受眾的信任。 - 解決問題的溝通能力
及時為遇到申請或技術問題的讀者提供詳細協助。
2.2 點擊付費廣告|推薦指數★★★★☆
如果大家喜歡我們分享的內容,可以按以下連結到IB官網。
每一個按入我們都會有少少回贈,以支持 Zeemoney繼續營運!

▍意外驚喜:粉絲的「零成本支持」
很多朋友私訊說:「想支持你們,但真的沒預算買東西…」
這時我們收到某品牌合作「點擊即分潤」模式,沒想到成為另一收入來源!
點擊付費廣告是一種線上廣告模式,商戶提供特定連結,當用戶點擊該連結時,商戶才需支付費用。這種模式按瀏覽量分成,商戶只需為實際點擊付費,而非單純的曝光次數,因此成本效益高。
▍操作心法:
- 內容搭配:
- 教學文末放連結:「如果大家喜歡我們分享的內容,可以按以下連結支持我們!」
- 節日限定:「零成本送禮物給我們的貓貓!」
- 展示方式:
- 限動連結
- DM回覆加入連結
- 網站內容放置連結
▍真心建議:
- 明確的行動呼籲(CTA)
例如「立即查看」等,引導用戶採取行動。 - 突出獨特賣點
強調產品優勢,增加點擊誘因。
2.3 個人諮詢服務|推薦指數★★☆☆☆
▍從熱情到崩潰:完美主義者的自白
起初收到粉絲詢問:「可以幫我檢視財務狀況嗎?」
我們興奮地設計了問卷、報表模板,甚至制作簡報。但實際執行後發現:
- 時間黑洞:每份報告平均耗時6小時(收費600/份的話,時薪僅100)
- 情緒消耗:擔心給錯建議,又擔心他人覺得收費不值,有時會半夜爬起來修改報告…
▍暫停服務後的覺悟:
- 80/20法則:將80%常見問題做成免費懶人包,足以應付大部分情況。
2.4 廣告業配|推薦指數★★★☆☆


▍小資族的啟動策略
廣告業配是自媒體變現的經典模式,透過與品牌合作推廣產品或服務來賺取收入。成功的業配關鍵在於「真實推薦」——只選擇自己真心使用並認可的商品,並以創意內容自然融入品牌訊息。例如,我們曾透過教學文分享理財APP的使用技巧,同時置入合作品牌,既提供價值又達成商業目標。通常要靠品牌主動邀請合作,所以主動性較低。業配報價可依據粉絲數、互動率調整,初期建議從單篇100起跳,爭取曝光,令其他品牌知道你存在。切記,粉絲信任是最大資產,絕不能為短期利益犧牲長期關係!
▍業配合作心法:
- 挑選品牌三原則:
- 與內容調性相符(如理財帳號不接博弈廣告)
- 提供粉絲專屬福利(如限時折扣碼)
- 允許創作自由(拒絕純業配稿)
- 內容妥協:
在標題加註「#業配」,讓讀者知道
但堅持親自拍攝產品照(拒用公關圖),保持個人品牌形象
2.5 網站廣告|推薦指數★★★☆☆

▍網站廣告的長期被動收入
網站廣告是透過在個人網站或部落格嵌入廣告代碼,依據流量或點擊次數賺取分潤的變現方式。最常見的平台是Google AdSense,只要通過審核並將廣告代碼嵌入網站,就能開始賺取收入。關鍵在於提升網站流量與用戶停留時間,例如撰寫長尾關鍵詞文章、優化SEO排名,並在文章段落間插入廣告以提高點擊率。初期收入可能不高,但隨著流量成長,廣告收益將呈現指數增長。建議搭配優質內容策略,將IG粉絲導流至網站,創造長期被動收入來源!
▍網站廣告的殘酷真相:
- 每月網站流量需達1.5萬以上,AdSense收入才可能破千
- 網頁建設需用不少時間學習
▍建議
與社交媒體的互相配合:Threads作引流,IG作簡介及彩蛋置入,網站作詳細解說。
放下完美主義:別心想要把網站設計得完美才上架,簡單上架後,漸漸改進和加入內容才是最有效的做法!
2.6 周邊商品|推薦指數★☆☆☆☆

▍費時花錢,需再檢討
售賣周邊商品是指創作者根據自身品牌或內容主題,設計並銷售相關的實體產品,如文具、服飾、月曆等。這種模式利用粉絲對品牌的喜愛,將情感連結轉化為消費行為,同時強化品牌形象。然而,周邊商品的開發與銷售涉及設計、生產、庫存管理和物流等多個環節,挑戰重重。
這是我們至今最失敗的收入來源,扣除成本後實際收入只是僅僅過百。但也帶來反省點:
- 品牌影響力不足:粉絲更關注內容價值,而非周邊商品。
- 前期投入過高:設計、打樣、生產成本高昂,回報不成正比。
- 庫存風險:銷售不如預期,導致庫存積壓。
- 物流複雜:包裝與寄送耗時耗力,容易出錯。
- 粉絲需求不明:未精準定位粉絲的實際需求,商品吸引力不足。
2.7 線下活動|推薦指數★★★☆☆

▍粉絲的黏著度的真正測試
舉辦實體講座、工作坊或粉絲見面會,透過售票、品牌贊助或現場販售周邊商品創造收入。這類活動不僅能強化與粉絲的黏著度(如面對面交流、簽名互動),還能延伸個人品牌影響力,吸引在地商家合作或媒體曝光。例如結合線上內容主題開設手作課程、經驗分享會,甚至小型市集。若初期資源有限,可先從免費場地試辦,再逐步規模化。實體活動的影音紀錄也能剪輯成線上內容二次變現,或作為付費社群的獨家福利,形成「線下體驗+線上擴散」的循環獲利模式。
▍建議
- 資源整合:用最小成本啟動(小場地、聯名分攤風險)
- 互動誘因:創造「值得炫耀」的體驗驅動粉絲擴散
- 加強個人化:從個人分析與現場反饋蒐集優化痛點
三、血淚教訓:如果重來一次,我會這樣做
3.1 時間管理三大錯誤
- 追求固定更新:過份追求恆常發文,令自己壓力太大,改為「每週一更+不定時限動」後,實素更高,回應更好。
- 不願投入金錢:一直想自己打理,完全零成本運作。將金投入到適當工具(e.g.Manychat自動回覆功能),其實可以大大節省時間,集中在更有價值的工作!
- 集中單一平台:每個平台都有不同作用及特色,大集中於一個平台會有停權歸零風險,也會失去其他平台的流量。
四、給新手的暖心建議:從「想放棄」到「持續賺」的關鍵
4.1 心理建設:你不是沒成長,只是在扎根
- 設定「微小勝利」指標:
與其看粉絲數,不如追蹤自己能控制的目標,例如每週發文次數及看到多少本書去收集靈感。 - 建立支持圈:
多和其他創作者互動,除了能互相合作,互帶流量,在有需要時也能相助! - 分享始終是初心:
一開始一定會有用愛發電時期,不用灰心,要抱著分享為本的初心,總會有回報到來!
結語: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,但需要開始才會變厲害
記得我們第一次收到$300分潤時,開心得買了罐頭給貓主子加餐。現在回頭看,自媒體教會我們最重要的不是賺錢技巧,而是:
- 擁抱不完美:與其糾結字體配色,先發布再迭代
- 專注利他:每次創作前問自己:「這能幫粉絲省時間還是賺錢?」
- 享受過程:把數據當成改進線索,而非審判成績單
如果你正猶豫是否要開始,我想說:「完成比完美重要100倍」。現在就行動吧!從今天起註冊一個IG帳號,發佈第一篇「我的興趣」,再標記@Zeemoney.hk,我們會來給你打氣!
期待在自媒體的路上遇見你~